除了这些基本功能外,有些LCD显示器还提供了其他便利,比如集成的扬声器、内置的通用串行总线(USB)端口以及防盗锁等。
LCD术语
1. 边框——指的是显示屏周围的金属或塑料边框。在LCD显示器上,边框通常很窄。
2. 对比度——LCD显示器上黑白两色之间的光线强度之比称为对比度。对比度越高,画面就越清晰。
3. 鬼影效果——一种因响应速度较慢而使LCD显示器上的图像发生模糊的效果,也称为延迟。这种效果是因为电压暂时从显示器上的充电元素中泄漏,并转到周围的未充电元素而导致的。
4. 亮度——又称为明亮度,指LCD显示器发出的光线的强度。亮度以尼特或每平方米的堪德拉数(cd/m2)计算。1尼特等于1cd/m2。
5. 原始分辨率——这是对LCD显示器本身分辨率的度量,它以像素为单位,按横轴乘以纵轴的顺序表示。
6. 响应时间——显示器像素改变颜色的速度称为响应时间。它以毫秒(ms)为单位。
7. 亮点——一直处于“打开”或“关闭”状态的像素。这意味着,此像素始终亮起或熄灭,抑或是一直显示某种颜色,而无论LCD显示器上的图像如何变化。也称为死点。
8. VESA 机座——利用此装置,您可以将显示器放在桌子上,也可以将其挂在墙上。它是应视频电子标准协会(VESA)的推荐而设计的。
9. 视角——它是您从侧面(水平角度)以及顶部/底部(垂直角度)看屏幕时,仍能够清晰地看到图像轮廓及其原始颜色的角度。
CRT显示器
包含数以百万计的磷光点,这些微小的磷光点分别呈现为红色、绿色和蓝色,当通过屏幕的电子束射中它们时,它们就会发光呈像。下图显示了这一原理在CRT内的发生过程。


在电子学中,阳极和阴极被用作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的同义词。例如,您可以将电池的正极端子称为正极,而将负极端子称为负极。
20世纪70年代,人们为基于文本的计算机系统设计了闪光绿色显示器。从那时起,显示器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是IBM十几年的显示器发展历程,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
- 1981年,IBM推出了彩色图形适配器(CGA),它能呈现四种颜色,最大分辨率为320像素(水平)乘以200像素(垂直)。
- 1984年,IBM推出了高级图形适配器(EGA)显示器。EGA最多可以显示16种不同的颜色,并将分辨率增加到640x350像素,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显示器的显示效果,使人们可以看到更清晰的文本。
- 1987年,IBM推出了视频图形阵列(VGA)显示器系统。VGA标准的分辨率为640x480像素,其中有些VGA显示器仍在使用中。
- 1990年,IBM推出了扩展图形阵列(XGA)显示器。此显示器能以真彩色1680万种颜色)提供800x600像素的分辨率,并能在65,536种颜色下提供1,024x768像素的分辨率。
在阴极射线管中,“阴极”是一个被加热的灯丝。该灯丝处于一个由玻璃“管”形成的真空中。“射线”是电子枪射出的一个电子流,这些电子会自然地从加热的阴极流入真空。电子是负电荷,阳极带有正电荷,这样,它会吸引电子从阴极流出。这种屏幕上涂有磷光剂。磷光剂是一种有机材料,当它被电子束射中时就会发光。
为了在显示器屏幕上正确呈像,可使用三种方法对电子束进行过滤:荫罩、光栅和槽状光罩。这些技术还会影响显示器显示屏的清晰度。现在我们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介绍。
CRT的功能和特性
为了评估CRT显示器的规格,您还需要了解下面这些内容:
荫罩
荫罩是一个薄薄的金属屏幕,其间布满了很多微小的孔。有三个电子束将通过这些孔,并将一点聚焦于CRT显示器的磷光面上。荫罩有助于对电子束进行控制,以便让这些束线能以适当的强度击中相应的磷光点,进而在显示器上呈现所需的颜色和图像。多余的束线则会被阻挡或“遮住”。
光栅
基于单枪三束(Trinitron)技术的显示器最初是由索尼公司制造的。这种显示器使用光栅显像管代替了荫罩式显像管。光栅由很多微小的竖线组成。电子束穿过光栅照亮面板上的磷光剂。大多数光栅显示器都使用纯平的面板,与采用弯曲面板的荫罩式CRT相比,它能更有效地避免图像扭曲失真。不过,光栅显示器一般较贵。
槽状光罩
槽状光罩显像管是一种不太常见的CRT显示器,它集荫罩和光栅技术于一身。与荫罩式CRT显示器中的圆形穿孔不同,槽状光罩显示器使用垂直排列的开槽。这种设计有利于传输更多的电子,又由于它采用独特的磷光点布局,因而可产生更高的亮度。
点距
点距是一个衡量画面清晰度的指标。它以毫米为单位,点距越小,图像就越清晰。点距的测量方式取决于所使用的技术:
- 在荫罩式CRT显示器中,点距是指两个颜色相同的磷光点之间的对角距离。有些制造商也可能提供水平点距,这是颜色相同的两个磷光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 光栅显示器的点距是指两个颜色相同的磷光点之间的水平距离。这种点距有时也称为栅距。

磷光点越小,彼此间的距离越短,图片就越真实,清晰度也就越高。当这些点距离较远时,就会从屏幕上显现出来,使图像看起来更加粗糙。但是,制造商们并不总是会提供点距,并且由于水平和垂直测量方式的差异,您不一定能对荫罩式CRT和光栅CRT进行比较。
点距直接对应于屏幕上的分辨率。如果您把尺子放在屏幕上测量一英寸(1英寸 = 2.54厘米),您将会看到一定数量的点,具体数量取决于点距。下表显示了一些常见的点距,同时给出了每种点距下每平方厘米和每平方英寸内的点数:
像素数/平方厘米
像素数/平方英寸
刷新频率
在基于CRT技术的显示器中,刷新频率是指显示器每秒的呈像次数。如果您的CRT显示器的刷新频率是72赫兹(Hz),则说明它每秒可从顶部像素到底部像素循环72次。刷新频率之所以非常重要,是因为它们控制着显示器的闪烁速度。刷新频率越高越好。如果每秒的循环太少,显示器的闪烁就会非常明显,这样很容易使人头晕并产生视觉疲劳。

由于显示器的刷新频率取决于它需要扫描的行数,因而它限制了可能实现的最大分辨率。大多数显示器都支持多个刷新频率。要记住的是,您需要在闪烁和分辨率之间进行权衡取舍,并寻找最适于自己的组合。这在购买较大的显示器时尤为重要,因为显示器越大,闪烁就越明显。建议的刷新频率和分辨率组合包括:85赫兹下的1280x1024或75赫兹下的1600x1200。
多级分辨率
由于CRT使用电子束在磷光屏上呈像,因此它支持与其实际点(像素)大小相匹配的分辨率以及一些更低的分辨率。例如,如果显示器的实际网格是1280行、1024列,那么可以很容易算出它支持的最大分辨率是1280x1024像素。此外,它还支持1024x768、800x600 和 640x480等较低的分辨率。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LCD显示器只有在其原始分辨率下才能展现最佳画质。
,计算机显示器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