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就是它的实际安装简图,图中只画出一个声道的接线。它采用一块双列接线板,一边各为一个声道的元件。音调控制电位器应采用线性电位器,这一点必须注意。机壳应采用铁板或铝板等导电良好的材料加工制作,大小不拘,只要安装得下即可。不过,对于喜欢动手制作的发烧友,不妨把机壳搞得大一些,以便日后需要时,也可以装入一些其他放大电路,即制作成有源形式的音调电路等。如果机壳是由几块平板拼接而成的话,应保证它们之间在电气上可靠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封闭的电磁屏障。所有接线包括输入、输出引线均不必采用屏蔽线。唯一要注意的是左、右声道的地线不应相连,并且只有一个声道的地线接地;另一声道的接地是通过与其相连的输入、输出馈线的屏蔽层来实现的,其情况如图6所示。机壳中“一点”接地的接地点安排在图5右边接线架的中间固定螺丝处,故该处务必仔细清除污垢,确保电气上可靠地接触良好。

三.连接使用
如前所述,由于是无源音调程式,并有6dB的增益损失,因此要求它前面的信号源输出阻抗要低些,一般不应大于500Ω。与它后面相连的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应大干200kΩ。根据这一要求,目前绝大多数CD唱机均可与本音调电路相接,因为它们的输出阻抗都<500 Ω。顺便提一下,现在出现了一些电子管CD唱机,一般来说这种唱机的输出阻抗比较大,是否能与本机匹配,应查一下它们的输出阻抗才能判别。如果功放的输入阻抗>200k Ω,那么本音调便可直接接在CD唱机与功放之间组成一个十分简洁而又有一定音调控制的放音系统。不过,作为功放的输入阻抗(除电子管功放外),一般都<200kΩ。常见的是100kΩ、50kΩ,档次高的功放的输入阻抗更低一些,大致在10~20kΩ范围内。因此本音调电路与功放相连时要进行必要的阻抗匹配。
图7是进行这种阻抗匹配的简图。图中VR是功放本身的音量电位器,它的阻值可近似看作功放的输入阻抗。Rx就是阻抗匹配电阻。通常VR总是<220kΩ,为了满足输入阻抗i>220kΩ的要求,一般Rx应满足下式要求:Rx≥220kΩ-VR (1)
不过,当用上法实现阻抗匹配后,由于Rx是串入功放的输入回路中,这必将引起额外的信号损失。这一损失和音调电路本身的损失就是使用音调电路的总损失。显然,引入的总损失不能过大,否则,整个系统的增益就显得不足,有声音开不响的现象。
Rx和音调插入损失(本机为0.5)加在一起的总损失可用下式计算:L=VR/(Rx+VR)×0.5 (2)(用dB表示时则为2010gL)
例如,功放的vR=100kΩ.据式(1)取Rx=120kΩ。用式(2)计算总损失L=[100/(120+100)]×0.5=1/4.4(即-13dB)。
由此可见,后级输入阻抗(音量电位器阻值)越小,那么插入损失越大。因此在制作这个音调电路之前,必须根据现有功放的输入阻抗计算一下总插入损失,然后再检查一下这一损失对实际听音有多大影响。如果不进行这样的事先检查,有可能制作好的音调控制不能满足使用要求,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附表是阻抗匹配的两个实例,可供参考。需要指出,这样匹配后的音量电位器是开得较大的,通常会达到13~15点(以时钟的时针指示音量刻度)。这与普通的音量指示位置(常在10~12点)相比,看起来有点不习惯。不过,只要最大听音音量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就没有什么关系。如果看起来觉得不习惯,式(1)中的220kΩ也可改为100kΩ,即对后级的输入阻抗要求可以降低到100kΩ。这样对图4控制特性曲线的影响最大不超过1dB,完全可以满足要求。
上面说过,这个音调电路与电子管CD唱机配合使用时必须注意CD唱机的输出阻抗。不过,它与电子管后级功放匹配一般没有什么问题。同样,这个音调电路也完全可以用来与耳机放大器一起工作,改善耳机放音的音色。
最后,应该指出,无源音调的控制范围不大,不要期望能获得“惊人”的改善。尤其是频响有问题的系统,一般不会有明显的改善。相对而言,越是在频响上没有问题的系统,使用这个音调的效果可能更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