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墙、控制台加工尺寸图另附。
3.10 控制室的一般要求
做为重要的指挥中心,监控室要有防入侵设施、门禁、自卫器具和内部通讯系统,以及防火、防水措施,并与当地公安机关设有专用的有线报警通讯设备以便联系。以下提供的是控制室的一般要求,请用户根据情况酌情考虑。
根据系统的用电负荷设置配电盘和配电柜。照明、空调用电与设备供电经配电柜分路敷设,为系统提供独立的AC220V/50Hz/20A单相交流电源和UPS不间断电源,其容量应能满足系统24小时工作之需要。
控制室需设防静电活动地板,铺设专用接地干线(铜芯绝缘电缆或电线),与防雷地线的距离不<3米,接地电阻≦4,接入公共电话网的报警控制台应满足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公安部入网技术要求。
采用双路市电供电的方式,一路市电被切断,可通过切换装置自动转接另一路市电供电,在双路市电被同时切断的情况下,可通过安装在中控室的在线式单相UPS不间断电源(8h)工作。UPS放置在中控室后部,向各类前端设备供电的电源配电箱应接地。
除此之外,控制室还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 室内需要有合适的可视度:照度适当,使工作人员确切无误的看清各种显示信息,正确的完成各种操作,同时应注意监视器的光线反差。
2. 监控室需要有适度的空间:容纳合理的人员,操作人员应能自由的活动,可互不干扰的有序工作。
3. 设备需有便于维修的空间:各设备之间以及台体距墙均应留有便于维修的距离,以便于维修人员的操作。
4. 室内需保持合适的温湿度:由于所安装设备均为精密仪器,必须要保持室内清洁并保证室内温度适合,根据规范要求控制室温度宜为:16~30°C,相对湿度宜为:30%~75%。
3.11 信号传输要求
前端摄像机及报警探测器的各种信号都进入主控中心控制设备,并与控制中心计算机进行数据的通讯。中心控制室之所以能够报警、控制。是完全建立在有信号传输的基础上,所以确保传输线路的安全同样很重要。为此,要求单体内部的所有横向线缆都要在吊顶内用线槽、金属管路敷设,纵向线在弱电竖井内架设电缆线槽梯架,单体之间架设电缆桥架。整个电缆线槽的架设要考虑到抗干扰、抗雷击等因素。强电线路和信号线路一定要按规定分开敷设,并要求信号线屏蔽效果好,所有视频线中间无接点,线槽接地良好,降低损耗保证视频图像质量。
1. 系统各路视频信号在监视器输入端的电平值为1Vp-p3dB,采用设备和部件的视频输入和输出阻抗以及视频电缆的特性阻抗均同为75。
2. 多芯双绞线传送控制信号或报警信号。
3. 多芯护套线传送云台及其他设备用电。
3.12 供电接地防雷
1 .系统供电:
系统内所有设备的供电均采用AC220V、AC24V、DC12V三种电压形式,为了便于维护和对现场设备的控制,前端所有设备宜采用集中供电方式。
整套系统工作过程中的供电功率约为2KW,但考虑到监视器、电视机、变压器等感性负载设备的开机瞬间特性,用户在提供配电盘时应考虑预留足够的余量,最好使用AD型空开。
若用户提供的电源电压波动范围超过±10﹪时,系统应采取交流稳压措施,稳压电源功率≥1.5倍系统总功率。
系统应设主备电源,并能自动切换,切换时不能影响系统工作,有可能的情况下系统应配备UPS不间断电源。
2. 系统接地:
电子系统中的设备接地按其不同作用,可分为信号接地、逻辑接地(直流接地),功率接地,屏蔽接地(包括布线系统屏蔽)和安全接地。系统中心控制室内设专用接地干线,接地电阻≤4Ω、距防雷地线的距离≥5米。
1) 直流接地:用Φ25mm铜芯绝缘电线,从等电位铜排上引出,严禁在与任何“地”相连接,在弱点竖井中穿金属管和线槽直接引入至机房,供信号接地使用。
2) 安全接地:建议一律选用Φ6mm以上绝缘电线,可以从最近的楼层保护接地的
辅助等电位铜排上引出。对于机房内铺设的抗静电地板,其接地可与保护接地连接一起。
3) 功率接地:用与相线等截面的绝缘铜芯线从楼层配电箱与相线一起引出,通常它就是中性线N(三相四线制供电系统),N线除了在变压器中心点接地后,也不能再与任何地线有电气连接。
4) 屏蔽接地:系统中的金属管、槽、设备外壳,都必须连接到安全地线上,此外特别要注意机房内的等电位接地。
3. 放雷及电涌
雷电、公共电网以及建筑物内的用电设备造成的电涌,或瞬态过压会对系统造成极大的危害,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因此系统防护措施应能达到如下要求:
1) 应符合国际和国家的标准:UL、ANSI/IEEE,NEMA和IEC、GA173-1998等。
2) 系统供电安装防雷保护器(电涌防护器反应速度必须比电涌速度快),反应时间5mS。防止供电系统电涌对系统的破坏性影响。
3) 线路保护:在必要的传输线路上安装电涌防护器,使设备不受电涌影响。
4) 防雷地线:对易受雷电影响的设备外壳,传输线路上的防雷线与防雷地线需可靠连接。
4. 线路施工工程及安装
4.1 施工准备及步骤
施工现场必须设一名现场工程师以指导施工进行,并协同建设单位做好隐蔽工程的检测与验收。
电视监控工程施工前应具备下列图纸资料:
1. 系统原理及系统连线图。
2. 设备安装要求及安装图。
3. 控制室的设计及布置图。
4. 管线要求及管线敷设图。
电视监控系统施工应按设计图纸进行,不得随意更改。确需更改原图纸时,应按程序进行审批,审批文件(通知单等)经双方授权人签字,方可实施,线路施工及安装可分为三个步骤。
1. 传输线路的敷设
2. 前端设备的安装
3. 监控室及机房设备的安装
4.2 线路施工的要求
传输线路的路由设计应尽量做到路由短捷、安全可靠、施工维护方便,避开恶劣环境条件或易使管线损伤的地方,尽量不与其他管线交叉跨越。本工程中基本上为室内线路敷设,我们在设计中必须按图纸进行敷设,施工质量应符合《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的要求,施工中应遵循了以下原则:
1. 管线采用吊顶内暗管敷设方式,同层各监控点管线汇聚至同一水平层弱井内,沿弱井内金属线槽通至各主监控机房。
2. 电缆与电力线平行或交叉敷设时,间距不得小于0.3m;与通讯线平行交叉敷设时,其间距不得小于0.1m。
3. 当线路附近有强电磁场干扰时,电缆应穿金属套管屏蔽。
4. 视频线采用SYY-75-5型同轴电缆、信号总线采用RVVP2×0.75平方毫米线、电源线采用RVV2×2.5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大于电缆直径的15倍。
5. 施工所需的仪器设备、工具及施工材料应提前准备就绪,施工现场有障碍物时应提前清除。
6. 根据设计图纸要求选配电缆,尽量避免电缆的接续,必须接续时应采取焊接方式或采用专用接插件。
7. 电源电缆与信号电缆应分开敷设。
8. 敷设电缆时尽量避开恶劣环境。如高温热源和化学腐蚀区域等。
9. 远离高电压线与大电流电缆,不易避开时应各自穿配金属管,以防干扰。
10. 按建筑设计规范选用管线材料及敷设方式。
11. 在电磁场干扰很小的情况下,可使用PVC阻燃管。
12. 电缆穿管前应将管内积水、杂物清除干净,穿线时宜涂抹黄油或滑石粉,进入管口的电缆应保持平直,管内电缆不能有接头和扭结,穿好后应做防潮、防腐等处理。
13. 管线两固定点之间距离不得超过1.5m。
14. 电缆应从所接设备下部穿出,并留出一定余量。
15. 在地沟或天花板内敷设的电缆,必须穿管(视具体情况选用金属管或PVC阻燃管)并固定在墙上。
16. 在电缆端作好标志和编号。
4.3 中控室设备安装
1. 监视器应端正、平稳安装在监视器机柜(架)上,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环境。
2. 主监视器距监控人员的距离应为主监视器荧光屏对角线的4—6倍。
3. 避免日光或人工光源直射荧光屏,荧光表面背景光照度不得高于100Lux。
4. 监视器机柜(架)的背面与侧面距墙不应小于0.8m。
5. 控制台应端正、平稳安装,机柜内设备应安装牢固,安装所用的螺钉、垫片、弹黄、垫圈等均应按要求装好不得遗漏。
6. 控制台或机架柜内插件设备均应接触可靠、无扭曲、脱落现象。
7. 所有引线均应根据监视器、控制设备的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
8. 所有引线在与设备连接时均应留有余量,并做永久性标志以便维修和管理。
9. 测量所有接地极电阻,必须达到设计要求。达不到要求时,可在接地极回填土中,加入无腐蚀性的长效降阻剂或更换接地装置。